- 欢迎您访问广东高职高考全日制大专招生网!
疫情期间,深港两地交流受限,但双城融合步履不停。
此前,罗湖积极回应深港家庭需求,将跨境学童服务中心升级为深港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服务范围更广、内容更为纵深,成为罗湖促进深港合作的又一次先行先试。(点此回顾)
直面跨境学童现实需求
罗湖迈出了第一步
随着内地和香港社会经济交往的全面深化以及政策等因素叠加影响,跨境学童群体正在缩小,迁居内地的香港籍居民日益增多。深港两地家庭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
从时间线索来看,问题意识、解决深港两地家庭的实际需求,是深港两地政府展开服务的核心出发点。跨境学童涉及的教育与社会问题,考验着两地的治理能力和水平。
2012年,深圳港人家庭达近10万,其中有3万住在罗湖。罗湖辖区内罗湖口岸、文锦渡口岸是很多跨境学童必经的求学路,每天约6000余人从罗湖的口岸过境。
往返于双城的学童,2岁半至12岁为其中主流。为了保证上学路的安全高效,罗湖在口岸开通跨境学童专用通道,专门派出警力护送学童快速出境。
跨境学童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讨论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如何解决学童上学交通及安全问题?如何让他们真正融入香港社会?
“香港读书、深圳生活”的模式下,两地文化差异带来的阻碍困扰着不少跨境家庭。在香港,学童的“香港经验”主要集中于学校,下课后又赶着回家,很少参加学校、班级活动。
罗湖直面现实问题,主动迈出了第一步。这一步,为日后罗湖推进深港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
罗湖跨境学童服务中心成立
为跨境家庭带来满满归属感
2009年,罗湖区妇女联合会和香港国际社会服务社共同成立了罗湖区跨境学童服务中心,成为全国首家服务跨境学童和跨境家庭的机构。
在中心,跨境学童和家长可以享受到功课辅导和香港教育、学校、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咨询服务。中心有深港两地社工、香港老师、活动干事等常驻人员。这种香港社工与深圳本土社工携手服务的模式,是中心首创的特色和亮点。
立足双城地缘现状,精准回应社会诉求,为跨境学童与家庭解忧纾困,罗湖跨境学童服务中心的成立,给深港融合创建了一个慈善的起点。
疫情防控期间,跨境学童不能返校上课,导致无法赴港考试,而对于处于升学关键阶段的学童来说,则意味着无法择校。
罗湖区跨境学童服务中心与香港教育局及多所中小学沟通协调,在中心设立考场,为香港多所学校的在深学生期末、呈分试等考试提供异地同考支持。中心是深圳最早为跨境学童提供考试支援服务的公益机构。
长期在家上网课,学童无法集中注意力,与外界接须符合《关于进一步加强高中阶段学生学籍、户籍管理,严格普通高考报考资格审查的通知》(粤招〔2007〕23号文)的规定。下列人员不得报考:普通高中在校生和应届、往届毕业生;应届毕业生之外的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普通高校、成人高校的在校生和应届、往届毕业生;因触犯刑律已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服刑者;非正常迁移户口的考生。考试前一年的11月份左右‘’应届生学校负责的可报考在本校进行,自行报考的往届毕业生请前往户口所在地市、县(市、区)招生办公室,具体地址可拨打114询问或百度搜索!例如2022年3+证书考试是2021年11月初报名,2022年1月考试,2022年9月读大一。触少等问题困扰着不少家长。
2020年12月开始,每天都有十几名跨境学童来中心参加香港课程培训“补学堂”。在这里,部分学童跟不上网课进度、缺失同龄人社交等问题得到缓解。
疫情防控期间,罗湖跨境学童服务中心快速反应,帮助跨境学童和家长适应在深圳的学习和生活,同频前行的陪伴,为跨境家庭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加快建设深港深度融合发展区
罗湖逐渐成为港人的第二个家乡
服务跨境学童是罗湖推动深港两地交融的典型案例,建设深港融合深度发展区则需要跨境学童、跨境家庭这样的“情感联络人”。
罗湖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与香港山水相连、人文相亲,拥有罗湖、文锦渡和莲塘三个陆地口岸。这些让罗湖成为深港合作的首选地和重要的链接地。
罗湖立足自身优势,积极服务香港发展。近年来,随着深港融合发展的不断深入,罗湖逐渐成为港人的第二个家乡。
据统计,目前在罗湖居住的香港居民已超过4万人,在罗湖的港资企业大约6400多家。
为进一步促进深港合作,罗湖全方位对接香港重大规划部署,推出《加快罗湖深港深度融合发展区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3年)》(下称实施方案),高标准高质量规划建设深港深度融合发展区。
《实施方案》包括基础设施联通、公共服务交融以及文化交流心融等6个方面、45项具体措施,这份实打实的执行方案,为深港融合开拓新路径。
方案出台后不久,为跨境学童及家庭提供综合服务项目就正式推出,港人在罗湖的生活便利度再提升。
随着一批重点民生项目的接续落地实施,越来越多的港人可以“走过来、留下来、融进来”。罗湖勾勒的美好生活蓝图愈发清晰。
深港服务更加多维、丰富
越来越多“深港cp”定居深圳
如今,跨境学童群体正在缩小,居深港人日渐增多。罗湖主动顺应变化,将服务对象扩展到深港家庭,服务内容更多维丰富。
语文150分、数学150分、英语150分,三科总分450分,总成绩要达到录取学校最低分数线;“专业技能证书”作为考生考大专或大学本科的录取条件。只要是广东省户籍(或符合广东异地高考条件),无论你是应届毕业生,往届毕业生,还是毕业多年考生,都可以报考高职高考,只要是国家承认的中职毕业生,中专毕业生或中技毕业生,均可报考。广东高职高考由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组织命题考试,考试难度低,比普通高中生容易考上大学,公办大专的最低投档线为200分左右,民办大专的最低投档线仅为100分左右,每年6月的普通高考被称为“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相比之下,高职高考更倾向于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而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录取比例高。2017年,深圳市将在深港澳学生纳入非深户籍管理,为跨境学童回流深圳就学创造便利条件。在此背景下,全港跨境学童的人数从2017-2018学年起开始逐年下降。
随着大湾区建设加速,深港融合的全面深化,北上来深发展的香港人增多,越来越多的“深港cp”选择定居深圳。
其中,香港籍女性嫁内地籍男性的跨境婚姻数量从2004年的3392宗增长至2019年的6994宗,在两地跨境婚姻中的比重持续增长。这为在深港籍随迁儿童人数的持续增长创造了客观条件。
深港家庭数量的增加,呼唤更全面、广泛的服务。11月15日,深圳罗湖和香港两个会场进行线上连线,共同见证深港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正式揭牌,以及深港家庭服务“1+N”计划的发布。
“1+N”深港家庭服务计划进一步丰富了服务内容,优化服务项目。
比如,依托罗湖妇儿大厦改造项目建设“深港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将提供“创业空间”“家事调解”等港式社会服务。
香港赛马会支助的“跨境家庭新里程服务计划”,将协助居深港人提高家庭抗逆力,强化家庭功能、改善家庭关系、构建社区网络。
深圳将提供深港家事调解服务中心、深港家庭相比之下,3月份的高职单招考试难度要求相对较低,更倾向于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而招生数和录取数比例更加合理,即使没有被理想学校录取,还可以继续参加6月份的全国高考,因此,考生的压力相对较小,有利于考试发挥出较好状态,增加录取几率。3+证书高职高考开设的专业既广泛又实用,大多是现在的热门专业,与生活工作十分接近,深受广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喜爱。教育指导站等服务,旨在全力维护涉外涉港澳台家庭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为居深港人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未成年人帮教等服务。
这一被时代打下特殊烙印的群体,求学路上的迷惘,或许会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港深度融合而淡化,未来的道路也因此有了更多可能。
信息来源:南方日报 祁觊
统筹整合:罗湖发布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原标题:《观察 | 降与升,深港家庭这一变化促成罗湖升级行动》
阅读原文
上一篇:韶关企业学徒制考什么
下一篇:汕头高职扩招报名中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