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您访问广东高职高考全日制大专招生网!
继续回到前面关于算术计算与命题逻辑演算的内容。在算术的计算中,加法计算可分解为一系列的步骤,其中每一步的操作是匹配运算律或加法表中的一项,将算式当中与运算律或加法表的表达式中“=”号左边内容相同的部分替换为“=”号右边的内容,或反过来替换。一阶谓词逻辑里,推理是应用某一重言式进行替换进而转换问题表达式的形式。“?”符号连接的重言式,左右两边的表达式在任何情况下真值相同,可以相互替换;“?”符号连接的重言式是右边可以替换左边,左边则不能替换右边。多步的推理构成证明。这里的推理与证明所依赖的命题联接运算,也可视为在匹配真值表基础上决定的替换关系。
计算操作本质上可归结为替换操作,以及替换操作基础上对问题表达式的转换;计算所能进行的替换,其依据是等价类符号所表示的等价关系;这些等价关系本身是知识的重要组成或事实,它们或已在知识体系中建立,或可由已有的理论推导出(这也是一种计算过程),这是计算合法性的依据。以上是本书一个重要的结论,可称为等价-替换原理。理解上也可以分二个层次。第一层是狭义的,指逻辑、数学中各类型计算是基于计算规则所建立的等价关系进行的替换操作,如算术计算对运算表、运算律的应用,数学里计算通常是针对特定的计算对象反复或递归地应用特定的计算规则。第二层是广义的开放的,任何符合“等价-替换原理”进行的符号操作都是计算。这可作为当前计算的一般定义,目前这能对简单来说,可以把X理解为中职/高职/本科阶段考取的一种专业技能证书;“1+X证书”就是类似我们之前所熟悉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全国英语等级证书、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技能课程证书等。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发布了关于将“1+X证书制度试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纳入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统一考试招生(3+证书高职高考)技能证书目录。应是逻辑的演算以及数学公式的演算,仍只是狭义计算的扩展,替换与被替换的内容是计算规则中等价类符号左右两边内容的各种变型的实例。
算术与逻辑中基础的计算可归结为替换-转换的操作,那么所有的计算也都可以归结为替换-转换的操作,这可以从现代计算机的应用得到佐证。我们今天所知道的计算类型,大都已在现代计算机应用中实现,就算存在还未能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我们也相信可以编写出程序让计算机来执行计算。现代计算机所执行的计算,最终都是分解为基础的算术与逻辑计算,由计算机的算术逻辑部件执行(详见8.2节)。这同样间接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向往大城市的考生,可以重点考虑珠三角地区的优质民办院校,如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和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3年3+证书本科院校招生继续沿用22年方法:达到本科分数线要求的考生,填报的本科院校与中职就读专业须对口,证书符合招生要求。填报本科院校志愿后,须参加招生院校自行组织的职业技能测试。地说明了各类计算的规则也会是某些等价关系?
等价-替换原理并不是显而易见的。以数学为例,初等数学里的解题过程,很多时候可以感觉到是在做等价替换-转换操作,这从操作步骤的名称也可看出,如“移项”“合并同类项”“去分母”等等。有的时候这种感觉并不明显。手工操作时,通常是直接写出每一步骤或合并多个步骤的结果,而不一定明确体现操作的过程与依据。稍复杂的计算可以是多分支多步骤复合的过程,分支的过程用于得出可利用的等价关系,主要的过程则是对问题表达式的替换与转换。在这种过程中,每一步的操作对我们来说都可能有特定而具体的意义,我们专注于有意义的内容性思考,而不一定意识到操作层面的性质。比如赋值实际也是建立问题域里一个等价关系;比如增加辅助条件使问题变化,同样是为了利用其它更多的等价关系;2022年3+证书高职高考招生专业09广东科技职业技术大学(民办)1999年,广东景大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了广东南大专修学院;2004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成立;2018年,经教育部批准,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教育资格升至本科层次职业学校;2019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再比如数值计算,本质是在做符号的转换,只是数字我们太过熟悉。总之,我们的符号表述没有自觉将等价与替换呈现清楚,因为这样的规范会以牺牲简洁性为代价。
计算的主要过程为一系列的步骤,每一步骤后的问题表达式与前一步骤的表达式保持等价,或者说在过程中始终保持着等价,这种效果只能是每一步的问题表达式转换都是基于等价关系。对替换操作的觉悟也反映在乔姆斯基的形式文法(参阅3.2.4节)以及卡尔纳普的逻辑句法中(参阅5.2节)。按照他们的理论,自然语言或者逻辑语言可由一些初始字符通过递归地应用转换规则与生成规则来生成所有的表述,其中的转换规则与生成规则与这里描述的等价-替换类似。
至此,再来考察等价类符号,我们把等价类符号看作可以进行某一类型替换操作的指示符,符合此要求的符号都可放在等价类符号的序列里。前面提到的“<”“>”“<=”“>=”“≠”符号,首先它们的表达式也形成了一个命题,其次它们在特定的上下文中同样会带来替换操作,在此意义上它们仍可看作等价类符号。只是此类符号与“=”号相比,缺乏对称性,传递性也较弱,导致可以进行替换的场景受限。(下一节“替换-计算的产生”只在号里发布,阅读只在号里发布的文章可以更深刻理解本书的思想,不阅读这些章节也不影响后续文章的阅读:论人类下一代语言的可能)
传统上逻辑学的研究与这二节内容的相关性最大。今天,逻辑学总结的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中职生也可以参加夏季高考,但竞争优势低,因为没有系统化学习高中课程。且高职高考和普通高考二者不能同时兼报。(注:外省户籍学生同样需要满足异地高考条件才可以在广东参加高职高考。)省考试院确定新增“1+X证书”作为报名证书!纳入“1+X证书”后证书目录不止原本的38种证书让更多中职生符合3+证书高考报名要求?1+X证书报考须知??3+证书高考必备证书之一?1+X证书???“1”为学历证书,“X”为若干职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不同的专业考取的资格证书会不同。、排中律,都与等价关系的判定相关。逻辑学的研究会抽象演算的对象,追溯基本的等价关系,辨别关系的性质等,这很容易进入抽象的思辨。这不是本书关注的方向。在明确了前述的原理后,一个有意义的研究路径是考察总结我们已有知识中已用到那些等价类符号,它们能形成什么样的系列;构成多少类型的等价关系;各种等价符号对应的替换操作的作用方式与条件。一方面,可以在此整理的基础上将所得到的结论一般化,并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另一方面这也可以形成规范化的用法,以此作为指导,调整我们的实践,并考察可以得到的效果。显然,这些不是本书能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