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您访问广东高职高考全日制大专招生网!
每天都3+证书高职高考本科院校2022年3+证书高职高考共有9所本科院校,面向中职生招生,与去年保持不变,分别有5所公办大学和4所民办大学。公办本科:韶关学院、韩山师范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嘉应学院、岭南师范学院民办本科:广东白云学院、广东科技学院、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 收到推销电话?
莫名其妙被拉入炒股购物群?
经历“大数据杀熟”?
小心了!
你的个人信息
很可能因为这样泄露
很多人已中招
点击短信链接
女子遭遇钓鱼骗局被“隔空盗刷”
据央视3·15晚会报道,
近年来消费者的网络购物
等需求越来越多,
很多不法分子通过“ETC卡禁用”
“快递丢失理赔”等骗局,
2022年3+证书补录投档情况如下阅览正在备考的同学们应该大致知道自己能考哪个大学了吧距离3+证书高考还有两个多月同学们现阶段应该集中精力复习毕竟,选择大于努力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2023年3+证书考试时间已定!“2023年2月22-23日”打算参加3+证书、自主招生的中职生不要错过本次高考机会!诱骗消费者登录钓鱼网站
对其进行诈骗。
陈女士曾收到了一条提示她的ETC卡已禁用的短信,需登录网页进行签办。陈女士点击链接后发现,打开的页面看上去没什么问题,于是她跟着提示输入了自己的手机号、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但接下来陈女士三秒钟内接连收到六条扣款短信。
提示
陈女士遭遇的是典型的钓鱼网站诈骗,消费者按照钓鱼网站的要求,每填写一项,系统就会自动记录下来。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银行账户信息甚至余额都会被不法分子掌握。
所以,在收到一些陌生短信后,当有一些奇怪的链接时,不要去信,不要去点,特别是有个人信息填写的,更不要去提交。当对方发起屏幕共享,远程协助时,更要提高警惕,因为此刻消费者手机上的一举一动都会实时传递给诈骗分子。特别是老年人,因为他们对手机的操作不太熟悉,容易轻信对方是帮自己的,从而造成财产的损失。
用免费破解版App?
小心你的手机个人信息被“偷走”
非广东户籍三二分段学生须符合高职阶段招生所在年度广东省普通高考报名条件。(注:资格审核由各市教育局统筹组织完成)(1)父亲或母亲在广东省具有合法稳定职业;(2)父亲或母亲在广东省具有合法稳定住所;(3)父亲或母亲持有广东省居住证(在广州报考的提交《广州市居住证》),有效期截止至当年高考报名规定时间,已连续3年以上(含3年);如今,各种破解版App很受欢迎。
不少消费者贪图便宜,
免费使用了这些有问题的破解版App,
如同给手机安了“监控”,埋了“地雷”,
风险极高。
3·15信息安全实验室技术人员对十余款常用的视频、音乐、小说等应用软件的破解版,即盗版版本,进行了实时监测,发现了不少的猫腻。
一款视频App的破解版,测试人员发现它被额外嵌入了3款和官方版本毫不相关的第三方插件,即SDK软件包。只要运行,这3款多出来的SDK包就能悄悄地偷走用户手机里的个人信息,从上网的硬件地址,到手机设备的识别号,再到电话卡的识别码,甚至手机操作系统的识别码,用户所有的关键识别信息都被一网打尽。
只要掌握其中2-3种信息,即使用户更换了手机或电话号码,它也能精准锁定用户,实时捕捉和追踪用户动态,形成用户的精准画像,从而推送大量的广告,实现流量变现。更有甚者,一款破解版音乐App还可以监听用户的通话状态。
注意了:恢复出厂设置
“1+X证书制度试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22年新增)报考人数预计突破16万近日,不少中职学校都公布了今年报考3+证书高考的人数。01广州市财经商贸职业学校近日,我校严格按照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广州市招生考试办公室的工作部署,开展了2023年高考报名工作。并没有彻底清除手机数据
电子产品迭代升级速度越来越快,
消费者家中的旧手机、
旧电脑也越来越多,
一键删除、格式化、恢复出厂设置
这些操作能彻底删除设备上的个人数据,
保证信息安全吗?
3·15信息安全实验室对此展开了专门的测试,测试表明:一键删除、快速格式化和默认不勾选“格式化SD卡和手机存储”等操作都不能完全将数据删除。
提示:
手机恢复出厂设置操作要将所有存储项目都进行勾选,手机里的个人信息才会被安全删除;对电脑硬盘和U盘中数据进行格式化时要去掉快速格式化勾选,这样的完全格式化才能保证数据信息安全删除。
这些信息泄露陷阱要警惕
警惕一:行业“内鬼”利用职务便利倒卖个人信息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过程中,商家内鬼将收集到的个人信息非法倒卖获利,致使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向往大城市的考生,可以重点考虑珠三角地区的优质民办院校,如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和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3年3+证书本科院校招生继续沿用22年方法:达到本科分数线要求的考生,填报的本科院校与中职就读专业须对口,证书符合招生要求。填报本科院校志愿后,须参加招生院校自行组织的职业技能测试。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
警惕二:人脸识别系统非法采集人体生物学信息
房地产行业中,通过无感拍摄识别客户身份从而作为佣金分配依据的做法已成为业内常态,但大多数房地产销售商并未明确告知客户或取得客户同意。
警惕三:APP、公众号超范围采集个人信息
用户在下载或关注某些APP或公众号时,必须授权对方获取信息才可以正常使用,但授权协议却陷阱重重,一旦点击“同意”,此类APP或公众号将超范围采集个人隐私。
警惕四:老年人养生陷阱套取个人信息
无良商家利用老人家信息不对称及贪小便宜的心理,通过保健品“1元购”、赠送礼品免费体验、免费养生讲座等方式套取老年人信息,再将信息倒卖或向其精准推送高价养生用品、虚假投资等广告,进而实施违法犯罪活动。
如何预防个人信息泄漏?
快学起来
来源:广州日报、央视财经
编辑:杨淑芳?